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群星璀璨 >>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字体: 】 阅读次数:2571
梨生命世界的奥秘探索者——记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吴俊
2015-06-06

人物简介: 吴俊,女,1975 年 6 月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果树分子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分子育种岗位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 国家公益性行业 (农业)科研子专题 2 项、“863”项目子专题、国家科技支撑子课题等省部级项目 20 多项;同时作为技术骨干参加了农业部“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等10余项科研项目。 同时, 获得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教科系统 “五一巾帼标兵” 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吴俊,正如她所研究的梨一般,看起来温婉淡雅。2012 年 5 月,世界首个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有关研究成果发布,受到世界同行的广泛关注,而该成果正是由吴俊所在团队——张绍铃教授学术团队领衔完成,吴俊正是该梨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第一执行人。2013 年 12 月,吴俊获得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吴俊是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博士毕业后开始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任教。说到研究梨,她戏称自己“半路出家”,经历了“桃”走了却“梨”不开的迷茫过程。“我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研究对象分别有葡萄、桃、杏等,就是没有研究过梨。刚进南农时,当面临新的研究对象时,我确实有点不知从哪入手。后来,在博士后合作导师张绍铃教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慢慢培养了从事梨科学研究的信心。”

吴俊透露,梨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从 2010 年 4 月开始到 2012 年 5 月结束,整整花了两年时间,并以我国第一大栽培品种砀山酥梨为研究试材,基因组测序完成后,不仅为进一步解析梨的产量、品种等在内的重要农艺性状提供良好的基因数据平台,同时也将为指导和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梨新品种奠定坚实的遗传学基础。“当时,同步进行该项研究的还有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我们压力很大,只能‘负重拼搏’,互相鼓励,一定要赶在人先。”

科研课题来源于农业生产,研究成果也应为农业生产服务。为了更好地完成科研活动,吴俊和所在的研究团队经常会出现在果园的田间地头。吴俊说,实施科研项目,不光要研读参考文献,深入实验室一线,还得要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带着你的科研热情,去认真观察果树的发育情况;和果农交流,了解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技术需求。这些看似简单的体力劳动,其实都对科研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此外,多年来吴俊还对果树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进行了探索。所谓的分子辅助育种,就是利用分子标记与决定目标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特点,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选育方法。吴俊透露,果树的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国外起步较早,国内则起步较晚,“分子辅助育种,可以根据苗期预测目的性状的表现,不用等待梨树 5~8 年的幼年期,即可在早期淘汰不符合育种目标的后代个体,能大幅度节省劳力、肥料等投入,提高育种效率等。目前,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方面我们已获得十几项国家专利。”

吴俊坦承自己的科研成果离不开家人支持。“由于工作繁重,我经常加班或者把工作带回家。因此,家务和孩子教育大都落在家人身上。有时自己也感到一丝愧疚。在孩子教育上,我也想方设法弥补,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让孩子明白辛勤付出的重要性,期望他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总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重要动力。”她说。有趣的是,在 2012 年 5 月,他们数据公布的当天晚上,吴俊他们就收到了来自国外竞争对手新西兰、意大利合作课题组的邮件,“你们把我们打败了”,而吴俊说,这倒不是单纯的胜利或失败的问题,科研必须抓住机遇,失去了就不会再来。

知识链接:世界首个梨全基因组序列图谱是由南京农业大学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 7 所国内外科研院所、60多位基因组研究人员组成的 “国际梨基因组合作组”通力合作,成功绘制完成的。梨全基因组测序为揭示梨的自交不亲和性、树体生长发育规律、 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 抗病虫、抗逆境等生物学特性的分子机制,以及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开展高产、优质、低投入梨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技支撑平台,为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梨全基因组序列图谱的完成也为开展蔷薇科果树的比较基因组学以及进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肖朋)

作者:
责任编辑: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