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 >> “我与科协这5年”征文
【字体: 】 阅读次数:2996
我与科协的深厚情感
2015-06-08

1990年到当时的海门县科协任职时,说实话,我对科协的性质、工作等的认识是陌生的。当我翻阅一些历史档案时,发现“海门县科学技术协会”名称是由郭沫若题写的,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丝崇敬之情。从那时起,我开始了对科协工作的探索,寻求科技工作之光。

上世纪90年代,科协的内外部条件比较困难,作为一名科协工作者,寻找到一条适合大众化的科普之路是当仁不让的职责。回想起当时科普大篷车开进农村乡镇开展咨询活动时,那人头攒动的场景历历在目。我的《初探“科普大篷车”在科技兴农中的功能》一文发表在《江苏科普情况》1990年第十二期上,1991年1月,中国科协的《科普动态》也给予了刊登。县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地方基层科协,没有特定的工作模式,科技咨询、厂矿科协工作、科协创办实体等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的,从1991年到1993年这两年多时间里,我在《科普动态》《江苏科协》《科协论坛》《学会》等杂志上不断发表相关文章,对推动县科协的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

有意思的是,从1994年开始,围绕科协工作的中心问题出现了一场小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科协工作要围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另一种观点认为科协工作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也参加了这场讨论。1995年,我提出了科协改革的关键是做好基础建设工作,该文在《江苏科协》1995年第1期上发表。1997年,我的“开创县科工作特色”一文发表在1997年7月20日《中国科协报》头版头条。2000年,海门被评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县。

2005年,我从海门市科协主席的岗位上退休后到海门老科协继续我的科普之路。海门老科协提出“老有所为,服务中心,再作贡献”的工作宗旨,我所接触到的老科技工作者们执着地追求科协事业的发展,不禁使我对他们肃然起敬。我是一个老科协人,我将一如既往地为科协事业发展寻找发展之光。海门市老科协 陈治环

 

来源:江苏科技报

作者:
责任编辑: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