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别关注
【字体: 】 阅读次数:2272
百年鸡脚棉归来!
“通謇一号”首次在南通沿海滩涂大面积种植
2019-10-30

10月24日,84岁的农艺师曹云泉与南通市科协工作人员驱车来到如东沿海滩涂。过去近四个月里,他已经来过这里不下40次,眼下的景象令他兴奋不已:蓝天白云下,棉田密植成片,向远处绵延开去。走近看,有的棉株上还开着淡黄带粉的花,更多的已经结出硕大饱满的棉桃。

QQ图片20191030093026.jpg

实地走访调研

2012年变异品种首被发现,历经7年栽培、选育、试植,今年6月底,带着历史印记的“通謇一号”鸡脚棉在如东盐碱地里播下种子。目前,30亩棉田迎来第一轮收获,这也意味着该品种首次大面积种植成功。

遍访江海,张謇时代鸡脚棉重被发现

一百多年前,清末状元张謇兴办实业,创办大生纱厂,开创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先河。为实现原材料的自给自足,他在南通沿海地区的盐碱地上发展种植鸡脚棉。

鸡脚棉,因叶片形似鸡爪得名。当年,鸡脚棉非常适合地方土机织造粗纱生产,畅销国内市场。但由于棉绒短、产量低,织不了细布,随着纺织业向精纺细纱生产发展,这一传统棉种逐步被淘汰。

2012年,南通市退休高级农艺师曹云泉访遍南通沿海地区的棉花种植地,最终在通州区三余镇植棉能手张宏发承包的棉花田里,发现一株鸡脚棉的变异品种。

销声匿迹多年的鸡脚棉重被发掘,曹云泉如获至宝。“叶面小、透光性强,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这些都是鸡脚棉的优点,如果能适应机械化采收要求,未来其也有望成为机摘棉的种植品种。”曹云泉希望鸡脚棉不但能够作为一种品种资源被保存,更能通过选育改良焕发出全新生机。

6年选育,纤维长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在南通市科协、南通大学生命科学院支持下,曹云泉经过2年栽培、3年定项选育,使得鸡脚棉在南通通州、启东等地的试验种植收获良好反应。为纪念张謇,选育得到的鸡脚棉品种被命名为“通謇一号”。

改良后的鸡脚棉品种适应性如何?在南通地区的试验种植取得初效后,“通謇一号”的种子被播撒向远方,近年来先后在江苏滨海、上海崇明、河南安阳、新疆阿拉尔等地种植观察。株形紧凑、吐絮顺畅、纤维长……实践数据显示,“通謇一号”长势良好,结出的棉花纤维长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018年11月,高端纺织与棉花特色品种选育大会在通召开。中国工程院棉花研究所院士喻树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棉花优异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课题项目组长杜雄明等专家在会上肯定了“通謇一号”鸡脚棉的培育进展情况,认为其无论长度、强度都更能适应机械化采收的要求。

滩涂种植,顺利通过五轮台风考验

“通謇一号”的种植情况,也牵动着南通籍中国工程院院士、纺织材料专家姚穆的心。身在西安的他在电话里当起了曹云泉的“军师”,还致信南通市科协,建议在南通沿海滩涂地区进行大面积试种植,“制定详细计划检测、记录、收集数据和样品,有利于对鸡脚棉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测。”

今年6月,如东沿海滩涂的30亩盐碱地上播下了一大片希望的种子。经过整个夏天的酝酿,“通謇一号”终于在金秋十月迎来收获。更令人欣喜是,它不但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黄萎、抗病能力,同时还经受住了今夏五轮台风天气的考验,这也使得它从一众遇强风倒伏的棉品种中脱颖而出。

“‘通謇一号’鸡脚棉的培育和推广种植,对继承和发扬张謇垦牧文化精神、推进南通高端纺织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通市科协副主席薛云说,下一步市科协将团结带领更多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让“通謇一号”在江海大地上再现新风采,为高端纺织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南通日报记者 王玮丽
责任编辑: 方慧玲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