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资料中心 >> 领导讲话
【字体: 】 阅读次数:4783
全面深化改革 聚力创新创业 持续推进江苏科协事业奋力前行
——在省科协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7-01-27

陈  骏

(2017年1月24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省科协第九届常委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与会同志提出意见。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全省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聚力创新创业,圆满完成九届二次全委会赋予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紧紧围绕中央、省委改革大局,主动服务创新发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推动落实深化改革方案。省委深改组审议通过《江苏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并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中国科协向全国转发。建立深化改革“一办六组”组织体系及目标责任制,在淮安召开全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现场推进会,通过典型示范推动省市县整体联动落实改革举措,常州、无锡、扬州、淮安等4市出台改革方案,南京等9市即将出台。江苏作为唯一省级科协在全国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工作会上作典型介绍。改革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围绕建设现代科技社团要求,推动省汽车工程学会等50家学会实现秘书长职业化、秘书处实体化(以下简称“两化”)。健全完善自主、规范、依法管理机制,实现省级学会服务收入9055万元;实行理事会决策、秘书处执行、监事会监督“三权分离”,116家学会成立监事会。新成立省级学会7家,净增学会会员2.95万人,动态增长6.5%。深入推进学会承接政府职能。服务行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试点和扩大试点工作,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联合省编办等6部门出台项目实施规范、绩效评估办法等制度。截至目前共有71家学会承接37个政府部门267个职能项目。由财政、科技等综合职能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组织评估,学会承接政府职能满意率95%以上,示范引领了391家市县学会承接政府职能836项。江苏承接职能的做法,在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承接政府职能试点工作总结会上作介绍,并向全国转发。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经省委批准成立中共江苏省科技社团委员会,率先出台《关于加强江苏省科技社团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提升科技社团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指导推动135个省级学会在理事会层面建立党建工作小组,41个学会建立38个党支部,实现学会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积极落实援藏援疆工作。建立省市联动、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援建西藏两个农村中学科技馆、选派2名专家赴拉萨举办8场讲座,受众达3000多人次;援建新疆伊犁州LED科普大屏、克州社区、学校科普馆和兵团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举办青海海南州科协干部培训班。对口援建工作走在全国科协系统前列。

二、搭建“双创”服务平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持续强化双创服务功能,深入实施“十百千万”计划。打造“科创汇”服务平台。以服务科技创新为导向,以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为抓手,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培育青年科技创业者为主体,通过市场化机制与社会化服务,建设集培训实训、评估评价、创投风投、孵化转化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平台。建成集创业产业导师1958人、实训机构6家、在线专家2108人、创投风投基金210家、孵化平台15个于一体的资源库。先后举办双创活动62场,累计培训2.03万人次。开展项目路演18场,引导1383名科技创业人才入驻孵化平台。“江苏农产品馆”上线运营,培育388家农业市场主体,服务252家科普惠农基地,辐射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3000多人。创办《科学大众· 创客》专刊,着力营造浓烈的众创文化氛围。学会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实施新一轮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引导省级学会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建成省级综合示范学会32家、特色学会24家,评选认定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10个、科技服务站100家,选派首席专家100名。依托已建学会服务平台,推广新技术1200项,培育专利740件,落地创业项目448个。放大海智品牌效应。借助省政府、中国科协、杜克大学合作平台,集聚海外创新资源,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对接,成功举办2016中国(昆山)国际创新创业大会,向海外发布210项省内项目需求,征集1310项海外项目,举办200项创新创业成果展示展览,开展100个项目路演,实现218个项目对接成功,签订95个项目合作协议。举办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训练营、中欧(南京)生命科学论坛、省创新创业大赛海智分赛等海智专题活动,辐射带动全省举办海智活动406场、接待4576人、落地项目277个、引进创业人才315人。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揭牌运营,常州等6个国家级海智基地被评为中国科协先进工作基地。有效开展科技信息服务。推送发达国家科技信息,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培训应用工程师2850人,新增注册运用企业2622家,形成典型案例383个。培育新技术213项、专利167个、新产品133个,直接经济效益8亿元,信息推广数量和效益居全国首位。

三、创新科普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认真履行纲要办职责,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16年我省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达9.5%,比上年提升1.25个百分点,超过序时目标要求。建立科学素质建设目标责任制。研究出台《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面落实市县目标责任制。成功创建2016—2020年度首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23个,命名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19家、科普示范社区80家、科普惠农服务站99家。8个集体、9名个人获全国《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实施工作表彰。3个集体、6名个人获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表彰。建立科普信息化传播机制。采用“PPP模式”,通过省级财政2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3000万元,共同建设“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监控中心、资源开发中心,实现门户网站、手机APP、科普大屏、微信微博四位一体。完成城镇社区2434块科普大屏安装,43个县(市、区)实现全覆盖。强化科普资讯精准推送,接入终端连接指数、正常指数、活跃指数均达85%以上。建立科普活动社会联动机制。围绕“创新引领、共享发展”活动主题,举办2016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省第二十八届科普宣传周活动,辐射全省各地开展科普宣传活动1319项。成功举办第27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28届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各地普遍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县)长奖。围绕“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主题,举办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引导全省开展1358项系列科普活动。深入推进“三百行动”,建好用好科普人才队伍,全省注册科普志愿者达62万人。建立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开发整合科普云数据资源近1TB,其中自主创作362GB。开通“科学号”科普专列,实现《科普动视》在全省公交地铁广覆盖。成功研发科普云校园版等产品,新开发流动科技馆11套,运用VR、AR等新技术研发科普展教品15件。南京、扬州等5地获中央财政科技馆免费开放补助1308万元,同比增长44.3%,全省科普场馆开放水平逐步提高。

四、创新科技工作者服务机制,持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积极策应科技人才多元化需求,引导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创业。全力打造“网上科协”。围绕建设“三型”组织,打造“互联网+”双创、科普、智库、科技人才和政务等五大服务平台。建立网上专家库、会员库、成果库等数据资源库,探索开展网上公共服务供给,实现点击量和服务价值量全面突破。建立服务市县科协、机关和直属单位以及科协委员的网上政务平台,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全面改版升级江苏公众科技网,月浏览量比改版前提升近50%。创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青年科学家的使命”为主题,策划组织2016年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创新开展主题报告会、双创成果展、青年会员大赛等活动,参赛选手1.06万人、项目2767个,评选产生50个获奖项目,签订风投意向协议31份。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为主题,精心举办第三届自然科学学术活动月,全年省级学会举办高端学术活动514场,引导全省举办学术活动490场,参会人员达14.7万人,形成高水平学术论文1.8万篇。宣传举荐表彰科技英才。认真开展第12届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第15届省青年科技奖宣传推荐工作,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烈氛围。更加聚焦一线创新创业典型,评选产生100名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名青年科技奖。组织推荐中国科协九大代表34名。冉千平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张国良等6人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组织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教示范活动,引导全省开展2078场次,受益研究生和青年教师28.7万人次,实现研究生培养单位全覆盖。

五、着力建设科技创新智库,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构建新型科技智库工作格局。搭建智库工作平台。设立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参与省高端智库建设,成功入选省级15个重点培育智库之一;被确定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江苏分院,作为全国唯一省份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智库基地。与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创新管理与评价等3个研究中心。新建科技创新智库基地10个。打造集课题网上申报与评审、专家与成果汇聚、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等于一体的科技智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收录1000多位专家信息、486份科技工作者建议,发布研究课题72项。建成智库微信推送平台,参与其中的青年科学家、优秀科技工作者达7800人,推送相关课题申报讯息、科技前沿知识1.6万条。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围绕省委省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开展建言献策,在中江网发布《江苏省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开展2016年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企业重点研发机构能力、上海市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工作等第三方评估,向省委省政府报送高质量《科技工作者建议》12篇、《科技智库专报》4份。全省科协系统形成决策建议533篇,党委政府批示56篇。

六、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科协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以中心组学习、“七一”大党课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科协发展自信。主动配合省委第五巡视组开展政治巡视,把巡视工作的成果转化为推进科协事业改革发展动力。建立健全实绩导向、过程控制、督查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不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省级学会秘书长和市、县(市、区)科协主席培训班,定期组织秘书长沙龙;有序组织干部交流,在改革创新实践中锤炼队伍。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省科协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有效激发干部队伍生机活力。以科协系统改革为契机,选聘有专业背景、熟悉群众工作、热心社会服务的社工人才19人担任学会专职秘书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深化改革为契机,建设“三型”组织,深入实施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县级培育发展学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意识全面增强,“四服务一加强”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引领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全省新增市县学会组织33家、企业科协752个、园区科协81个、农技协153个。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制定下发省科协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意见,注重运用“四种形态”。全年共收到群众信访举报9件,办结率达100%,纪检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持续加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须清醒地看到,全省科协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科协系统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改革力度还不够;学会组织发展还不平衡,学会主体发展活力还需进一步激发;服务科技创新的思路还不宽,动员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普基础设施、资源开发整合能力还不强,运用社会化机制共建共享科普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协组织凝聚力还需进一步增强,服务联系科技工作者的内容、手段和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今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7年是全面落实科协系统深化改革方案的纵深推进之年,全省科协事业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三次党代会,对科协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科协组织履行“四服务一加强”职能指明了方向;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创新驱动战略中的引领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民群众科普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各级各类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的多元化需求等,对科协事业改革创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切实增强科协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实施创新争先行动,全面深化改革,聚力创新创业,持续推进江苏科协事业奋力前行。

2017年,全省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三型”组织建设为抓手,以“四服务一加强”为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学会主体地位,强化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科协组织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为建设“两聚一高”、实现“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更加突出学会主体地位,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切实强化学会科协组织的主体、学会工作是科协的主体工作的意识,创新学会组织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增强服务能力。一是加大学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优化提升存量学会,推动综合示范学会扩面提质,力争培育示范学会40家左右、“特专优精”学会30家左右,改造提升“小弱散”学会,建立学会优胜劣汰机制。大力发展增量学会,新设与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新型现代学会,有序吸收新成立省级学会进入团体会员。指导市县科协以区域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各类科技社团组织。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市县成立工程师学会,力争设区市全面建立工程师学会组织。二是继续推进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优化理事会人才结构,集聚高端创新资源,提升专家服务层次。充分发挥监事会作用,保障学会民主、规范、依法管理。通过招聘、选聘等方式,加快推进“两化”进程,已实现“两化”的学会要完善运行机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服务年收入稳定增长10%左右,3A级以上学会和特色学会力争全面实现“两化”目标,不同规模学会专职人员比例达到会员数的1‰-5‰以上。引导各地加快推进“两化”工作,力争示范学会全面突破。完善学会目标责任、绩效挂钩分配机制,规范会费收缴,鼓励会员捐赠,建立学术、人才、科普等公益基金。三是积极推进学会承接政府职能。按照《项目实施规范》和《绩效评估办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成果,固化试点项目,建立承能工作的常态长效机制。借鉴学会承能成功案例,发挥自身特长优势,积极参与政府购买科技类公共服务,力争实现人才评价等四大类职能的全面突破。积极策应宿迁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培育学会承能工作示范市。各市县要加大承能工作力度,力争实现设区市承能工作全覆盖。四是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围绕“三型”组织要求打造“网上学会”,建成科技类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主渠道、信息交流传递的主阵地、创新成果展示的主窗口和会员诉求表达的主平台。紧紧围绕地方科技人才需求,强化网上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提升信息更新率和服务价值量,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共享学术权威、创新人才、科普专家、海智人才、智库专家等信息资源,形成精准的会员库、专家库、成果库、项目库、需求库等基础数据库。各省级学会和地方科协要主动对接,及时准确提供本专业、本区域的线下创新要素和科技需求,加强与线上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网上服务价值量和科技工作者获得感。五是加强会员队伍建设。以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载体,结合第29届江苏省科普宣传周活动,策划组织创新争先大宣传、大动员和大展示系列活动,提升组织凝聚力。支持科技人才申报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为省“双创人才”“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提供储备。设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专项,为青年人才成长成功搭建平台。突出学术导向、注重创新创业实绩、严格标准程序,做好院士候选人推荐(提名)工作。支持领军人才到全国学会、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不断提升我省科技界的国内外影响力。

二、更加突出创新创业时代主题,更好地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树立“眼球经济”的思路和理念,鼓励引导学会、高校科协与地方政府联合搭建高端学术平台,服务创新驱动战略。一是持续推进学会服务创新驱动。以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为引领,深入推进学会服务经济社会主战场。持续做好已建840个提升计划项目平台的跟踪服务,力争双创示范基地、科技服务站等成效凸显,建立服务实绩导向和绩效追溯机制。实施科技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省市县联动落实十村示范、百个团队、万名科技工作者开展服务。配合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继续推进省级学会服务苏北行动,开展淮安等创新发展对接活动。围绕宁镇扬一体化战略,深入开展服务扬州创新发展活动。各市县要加快落实改革方案,全面建立学会能力提升计划专项。二是汇聚海外创新资源。持续举办海智大会,集聚更多海外人才来苏创新创业。巩固与海外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科技交流,拓展与俄罗斯、以色列、日本等国际科技社团合作渠道,持续开展港澳台合作交流。推进中国科协(苏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适时组建江苏科协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联盟,探索建立江苏科协海外创新创业基地5个以上。发挥江苏海智网、中国(江苏)国际科技资源转移网作用,每年举办国际科技频道视频连线12次以上,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海智洽谈会。三是合力打造“科创汇”品牌。依托学会、高校、海智等创新资源,连接各地双创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创业导师、实训机构、创投风投、众创平台资源优势,强化双创全链条服务,确保培训超两万人、进入孵化平台超2000人。组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会,强化与地方各类产业园区对接服务,共同创建双创服务基地和众创社区,放大“科创汇”品牌效应。精心组织第二届省科协青年会员创新创业大赛,确保取得实效。充分发挥“江苏农产品馆”平台作用,引领带动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四是持续开展科技信息推送。以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为纽带,以企会协作平台为依托,全面提升科技信息服务水平,开展科技信息推送示范市建设,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辐射带动全省县市区典型案例的全面覆盖。

三、更加突出科普信息化重点,更好地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认真履行纲要办职责,不断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持续强化科普资源开发,引导省级学会、市县科协广泛参与,建立市场竞争择优机制,让科普精品力作脱颖而出。建好用好科普云信息服务平台,力争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城镇社区终端全覆盖。有序推进科普大屏进学校,争取省级“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和STEM教育试点学校校园e站全覆盖。依托科普惠农基地,试点开展乡村e站建设,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服务。建设众创APP平台,服务领导干部、大学生、企业家创新创业。二是深入推进科技场馆体系建设。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建立以综合科技馆为龙头,专题科普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为依托,学校、社区、农村科普阵地为基础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主体原则,力争实现百万人以上市、县(市)综合科技馆全面启动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各类专业科普场馆。实现苏北县(市、区)流动科技馆全覆盖,适时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三是深入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端科普团队、首席科普专家常态服务机制,让高端科普资源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深入开展“三百行动”,建立省级学会、高校科协与县市联系服务机制。充分发挥老科协组织覆盖全、社会声望高的优势,广泛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发挥好在校大学生假期科普志愿服务作用,深入社区、农村开展科普服务。全年注册科普志愿者力争突破70万人。四是深入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筹备建立省科普产业联盟,培育重点企业,规划孵化平台,招引科普项目。评选表彰省优秀科普作品50件,鼓励多出原创科普作品。精心策划2017年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实现社会力量大动员、科普产品大展示、志愿服务大开展,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格局。

四、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更好地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紧扣中心工作大局,发挥科协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一是构筑“小中心、大外围”智库体系。以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为核心,以科协常委、委员为依托,接长延伸智库工作手臂,广泛吸收各省级学会、高校科协等部门参与共建,集聚共享27家科技思想库基地和13个设区市智库分库资源,形成全省科技智库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全局工作重点、转型升级难点、民生关注热点等问题开展建言献策。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科技智库基地。二是持续拓宽科技智库建设渠道。集聚国内外高端学术资源,精心筹备江苏科技论坛、自然科学学术月等重点活动。围绕“一中心一基地”等全局性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区域、政产学研结合的高端学术沙龙等活动。引导和鼓励省级学会、高校科协办好学术期刊,凝练科技创新成果。以省委省政府研究室重大课题为引领,以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等为路径,以基层调查站点为依托,不断拓展科技智库建设渠道。三是全力打造科技智库品牌。省市县三级整体联动,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县产业发展规划、双创服务基地和众创社区评估、区域创新创业能力指数评价等第三方评估工作,立体式、多层次研究提出满足各级党委政府需求智库成果。健全科技智库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作用,着力形成精品调查报告和决策咨询建议。构建用户、同行、社会三结合的评价机制,择优选择科技智库成果推荐给相关决策部门,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

五、更加突出“四力”提升,全面加强科协自身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增强“四个意识”,示范引导科技工作者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一是加强科技社团党建,进一步提升引领力。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加强科技社团党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创造条件在学会秘书处层面全面建立党支部。党的工作小组要认真贯彻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争创全国先进学会,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一线建功立业。各党支部要严格执行党的工作小组决议,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凝聚力。深入实施县级科协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计划,落实县级以上科协机构独立建制和设立党组的要求。大力发展企业、园区科协,重点在新经济组织建立科协。在规模农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之上建立农技协组织,力争实现市、县(市、涉农区)农技协联合会全覆盖。实施高校科协能力提升计划,引领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搭建高端学术平台,开展大学生科普志愿服务,培育10家示范高校科协。三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力。深入落实省委巡视整改要求,持续放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科技扶贫活动。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切实用好“四种形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加快学习型科协组织建设,开展“走出去”培训,加快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科协常委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执行常委会决策,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创业,全面落实常委联系县域、科技扶贫等制度。四是加强平台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创新力。强化“互联网+科协”平台建设,提升完善网上科协建设,创新工作手段,加强供需对接,提高服务效率,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树立市场化理念、运用社会化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平台、市场和公共政策等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建立项目零基预算、竞争择优、绩效评价机制,持续拓展科协事业发展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聚力创新创业,科协组织责任重大。全省科协系统要立即行动起来,上下整体联动,投身创新实践,切实履行“四服务一加强”职能,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作者:陈 骏
责任编辑: 沈禁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