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调研宣传 >> 科技英才
【字体: 】 阅读次数:2985
陈发棣:创新不能“闭门造车”
2020-07-28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市场需求、产业需求是我们创新的原始驱动力。聚焦美丽乡村‘花经济’、做好产业扶贫‘花文章’、深耕育种‘花千态’是团队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融合的主线。”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教授认为,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指导和支撑应用研究,研究的宗旨在于拿到实实在在的可以服务于产业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等。

品种选育要“抬头看路”

我国是花卉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但不是花卉强国。菊花用途广、用量大,长期以来,我国菊花商业生产的品种多从国外进口,一直受制于人。陈发棣表示,任何一个好的研究都要依托深厚的积累,创新是基于厚重基础上的开拓。

育种的创新需顺应市场与产业需求。近年来,团队一直坚持在产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通过理论突破,支撑技术创新,再服务于生产实践。“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致力于研究菊花性状的遗传规律等,比如菊花的花型、花色是怎么遗传的,通过弄清其中的规律,就可以科学地选配亲本,定向选育目标品种,提高育种效率。”陈发棣说。

“我们有这么丰富的菊花品种资源,这么多中国特有的菊花野生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育种亲本,用他们来育种,培育出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成为我们团队的目标。”陈发棣表示,选育一个菊花新品种至少要5~6年,如何保障选育的品种能满足未来市场需求,需要对未来的市场具有前瞻的研判。因此,团队每年都会与企业进行交流,一同探讨研判菊花品种需求的未来趋势。他认为,品种选育一定不能是“闭门造车”,必须是“抬头看路”,只有同时结合了企业和市场需求,才能既“叫好”又“叫座”。

“传统+现代”助力品种改良

据了解,南京农业大学湖熟菊花基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菊花基因库,目前搜集保存种质5000余份,其中400多个品种是陈发棣团队自主选育的。1999年,基地被中国菊花研究会授予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2016年,基地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国家第一批花卉种质资源库。

“野生菊花种质资源中蕴含着许多栽培菊花所不具备的抗性和优良的农艺性状,是菊花育种的重要亲本,种质资源能否有效地开发利用,对于推动菊花的基础研究、新品种选育等都是最关键的。”陈发棣介绍,“我们通过传统生理生化手段结合现代组学技术,实现了野生资源的高效鉴定与利用,许多野生资源已成功用于菊花品种的改良,及一些重要性状形成机制的解析。菊花基因库是我国花卉资源的重要宝库,今后仍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南农大创建了菊花近缘种属抗耐性利用的菊花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成功将我国野生菊资源的抗虫性、耐寒性等抗性导入栽培菊花。团队培育出绿色、乒乓花型等新奇特品种,育成了抗性和观赏性聚合的系列菊花新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好看,栽培上还省工、省力,极大提升了我国菊花育种水平,减少了对国外品种的依赖。

创新思维是创新研究的源头活水

除了科研人员,陈发棣还是高校校长、研究生导师,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陈发棣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创新思维是创新研究的源头活水,是学校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觉得导师和学生是‘镜子’和‘影子’的关系。我一直跟学生强调:先做人再做事,也要求我团队的老师们率先垂范,团队协作精神是一个团队战斗力的根本保障。”陈发棣说,“我们团队有17位老师、100多名学生,我们采用导师组指导制、小组会大组会组合等等形式培养和弘扬团队协作精神。协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能小中见大,这些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培养过程,我们会给学生一个半开放式的选题,之后鼓励学生查阅文献、梳理现有选题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自己提出创新点、设计研究方案等,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陈发棣说,“另一方面,多鼓励学生开展多层面的学术讨论、跨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鼓励学生多到田间地头,从生产一线发现问题、就地想解决方案,实现实实在在的创新。” 


作者:王拓 许天颖
责任编辑: 调宣部管理员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