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深化改革
【字体: 】 阅读次数:10600
江苏省海安市科协:打造服务企业“店小二”品牌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11-30

亮点导读:海安市科协通过实施“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团结带领机关部门科技工作者当好对接高校院所,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店小二”,促成企业“需求侧”与高校院所“供给侧”的有效对接,让企业与行业内顶尖高校院所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让高校院所更多的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为科协系统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这为科协系统服务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海安市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认识比较模糊,片面要求企业做大总量规模,而忽视创新增效,在财力支持等方面力度不够。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创新意识普遍不强,更多地追求即期效益,担心出现风险,不愿在创新上加大投入。以“一黑(机械)一白(纺织)”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尤其近年来承载了一批落后产能的转移,高产出、低收益成了海安经济的重要特征。新常态下,如何通过服务快速激发企业家科技创新的激情?如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是科协组织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课题。

海安作为江苏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城市,具备独特的科技优势和良好的社会与经济基础。海安市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科协系统“四服务一加强”的精神,认真贯彻市委政府决策部署,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以深入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为契机,在机关部门中大力实施“服务企业科技行”行动,全力打造“服务企业创新的店小二”活动品牌,用机关干部的服务热情点燃企业家的创新激情。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激发了机关科技工作者为企业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牵线搭桥的热情,为海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1.全方位服务,构建服务企业创新新格局。海安成立了科技创新工作领导组,在市科协设立院士工作办公室,建立院士、专家等高层次人才数据库,为院士专家等提供日常联络及特色化服务。市科协积极开展建言献策,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创新的政策意见。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及管理力量,积极争取市委20个编制,在区镇设立服务科技人才发展办公室,科协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在全市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及“5123”工业大企业成立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基层科协组织,形成管理网络。强化区镇、部门服务企业的责任意识,开展月度点评、季度夺杯、年终“谈优谈差”。通过全方位服务,培养了一批科技工作者队伍。坚持以企业科协为阵地,不断提升企业家创新的意识,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主题活动,评选表彰一批敢于创新的星级企业家,实现了“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的华丽转身。

2.立体式推进,强化科协组织服务企业的针对性。海安市科协紧紧围绕“四服务一加强”精神,紧紧聚焦企业技术、人才、项目需求,持续开展“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联系市委办等56个部门的科技工作者服务近400家企业创新发展。市科协服务的海安申菱电器有限公司,紧紧围绕“联姻一所高校院所、引进一名专家教授、建设一个研发机构、实施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发一个高新技术产品、新增一件发明专利、落实一个研发投入项目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七个一”目标,联系武汉大学、东华大学,建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首创的“原位化学改性低温溶解法短流程制备纤维素纤维”工程试验线,促进了纤维素纤维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该项目获得省科技厅重大成果专项。通过部门的持续服务,全市有500多家企业与16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柔性引进400多位专家教授助企创新,出现了一批在全国行业中有影响的企业,部分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十三五”以来,实施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等为代表的重大科技项目40个。海安连续三年被表彰为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40条”“科技改革30条”成效明显的地区。

3.多元化发展,搭建服务企业创新大平台。海安市科协围绕机器人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主动联系高校,引进专家团队,市政府与中科院、南京大学、上海交大等共建产业研究院,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大院大所,建成一批实用性强的企业研究院,指导联发集团申报江苏省院士企业研究院,获首批立项,全省2。发挥基层科协组织力量,指导各区镇每月组织综合性产学研活动,产业培育部门每季度组织行业性产学研活动,海安连续多年江苏省产学研合作项目立项数全省最多。

4.分层次培育,完善服务企业提档机制。发挥企业科协组织作用,深入开展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分层次培育各类创新型企业。大力实施高企培育“小升高”计划,建立高企培育库,实行保姆式、专业化服务。发挥好高企政策的导向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进入高企行列。高企总数从2015年的119家发展到2019年的269家,年净增数、总数均居江苏县级城市前列。精选一批创新基础好的行业单打冠军后备企业,从规模总量、品牌形象、创新能力、智能装备、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提升。鹏飞集团等4家企业获评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总数居南通第一。联发纺织入围全省百强创新型企业。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培育服务体系,累计19家企业获评省级“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总数居江苏县级城市第一方阵。

三、经验启示

1.行政推动是改革创新的“当头炮”。发挥科协组织建言献策功能,市主要领导强化顶层设计,积极建立创新“生态圈”,护航创新“高精尖”。突出过程考核和结果运用,确保服务创新责任落实、成效到位。

2.联动服务是改革创新的“催化剂”。发挥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功能,健全区镇、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对接联动机制,常态化的“创新创业在海安”“中科院专家走进海安”和“服务企业科技行”等活动,改变以往“千人一面”的做法,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服务到位,打通为企创新服务“最后一公里”。

3.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是改革创新的“牛鼻子”。发挥企业科协联动功能,通过政府的引导,让企业家顺应潮流,当起创新的主角,主动拥抱创新,真正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四、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海安科技创新的特色,结合科协资源优势与群团组织特点,以“四服务一加强”为主导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县(市),构建与苏南水平相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加快建设江苏东部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产业高地、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地区、宜居宜业幸福之城,实现“高质量发展争第一、百强排名进二十”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科技支撑。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发挥科协组织功能,围绕时尚锦纶、纺织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排出产业关键技术清单,引进院士等行业顶尖人才,加强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全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让更多的产业和企业进入全省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分工。

2.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协服务功能,结合“5123”工业大企业培育工程,引导企业通过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品牌提升、高端合作、兼并重组等途径,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力度,加快抢占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高端,培育造就全球知名、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3.加强科技园区建设,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发挥园区科协作用,突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七大专业园区,为科技项目落户、人才引进提供优质载体。积极构建全链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进中开院创新广场、同方飞立科创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各类配套功能;加强意大利及西欧北欧国家项目招引,不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和园区提档升级,打造全省领先、国内国际有影响力的政府间合作共建生态园区。

4.突出人才支撑引领,夯实创新发展根基。发挥科协服务人才作用,持续实施“海陵英才”计划,不断优化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布局“人才链”,打造“创新链”,促进高层次人才、高新技术和项目无障碍落地。通过企业院士研究院、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同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坚持请进来教、送出去学、实践中练等举措,广开渠道培养人才,为海安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作者:南通市海安市科协 刘礼文
责任编辑: 方慧玲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