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
【字体: 】 阅读次数:5222
感悟革命精神,助力乡村振兴
省市科协“共学共建”活动走进高淳区
2021-06-11

为落实省级机关与南京市“党史共学、实事共办、发展共谋”常态化机制,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6月10日,省科协会同南京市科协共同举办“共学共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活动来到南京高淳区,先后走进游子山烈士陵园、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及古柏街道“江苏高淳虾蟹共作科技小院”等地,感悟革命精神,为乡村振兴和农技发展“出谋划策”。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孙春雷,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方胜昔,南京市第十届作风建设第六监督组组长冯唯武,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朱军,党组成员、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刘启祥等40余人参与活动。

1.jpg

集体缅怀革命烈士(嵇刊  摄)

南京市游子山烈士陵园始建于1994年,2002年被列为高淳区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陵园是为纪念新四军北撤后,坚持抗战,英勇牺牲的高淳烈士。参观人员一行,首先瞻仰了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鞠躬献花,随后驻足聆听实景党课,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爱国情怀。

随后,一行人来到了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和睦涧村,参观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魏家庄自然村、淳和水稻合作社,感受水稻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带来科技魅力。和睦涧村曾是经济薄弱村,2008年起,村书记魏统田带领村民成立了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共建,发展有机大米产业,目前,该村已实现全员入社,产值2000多万元,村集体收入700余万元、人均增收一万元以上。2018-2020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该村还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生态文明村”,优质诚信绿色生态农产品种植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2.jpg

座谈会现场图(嵇刊  摄)

在淳和水稻合作社会议室,与会人员一起召开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会。和睦涧村书记魏统田介绍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及乡村振兴中科技、人才、资源和社会化创新服务需求。他表示,和睦涧村目前正在发展有机大米及蔬菜瓜果产业,希望农技专家到村指导,多给予水稻良种改进、蔬菜瓜果新品种引进两方面的意见,同时希望科协部门多组织农业科普知识培训、农业技术培训,为农村有机农业培养科技人才,保证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技专家代表,南京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分会常务理事郭世荣,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杨杰分别发言,针对农户提出的技术难题、人才问题予以解答。他们表示,将组织动员更多高校人才投入基地的生产发展中,引导更多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建设,同时,也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优质科普资源,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将这里打造成科研试验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优质平台。座谈会上,省科协、南京市科协、高淳区科协、高淳区“三长一家”代表等部门单位人员,围绕科技助力和睦涧乡村振兴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孙春雷表示,近年来,南京市科协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和睦涧村围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创建,发展有机大米等产业,摸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科技融产、社会服务的发展新路,昔日的经济薄弱村蜕变为南京市百强村,这是全省科协组织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提供科技与科普服务,全面助力和睦涧村乡村振兴建设,孙春雷希望:一是加大科技供给、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精准对接和睦涧村产业发展需求,尽快组建一支针对性强、涵盖全产业链的专家团队,根据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需要,开展优质水稻和高效设施蔬菜的品种更新、栽培管理、品质提升、品牌创建、销售业态创新等系列服务。二是下沉科普资源,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发挥联动优势,充分整合和下沉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科普设施等科普资源,组织农民参加科学素质竞赛等科普活动,加强高素质农民和乡土人才培训培育。三是建立农技协,强化社会化服务支持。在村级层面成立一家专业型农技协,通过农技协与“淳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的融合发展,整合产业链所需科技、人才、平台、渠道等资源,试点开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将大米、蔬菜等产业的上、下游要素整合进来,助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为和睦涧村全面振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与会人员还前往高淳区古柏街道,调研中国农技协批准成立的 “江苏高淳虾蟹共作科技小院”,参观虾蟹水产养殖基地,了解小龙虾种苗培育等新技术应用和发展情况。与会人员认为,此次活动安排紧密,内容丰富,既有精神上的引领和教育,又有工作上的经验和收获,这次活动也是一次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和技术难点的机会,为继续开展“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打下基础,积攒了经验。

作者:赵梦祺 嵇刊 张蕾
责任编辑: 沈禁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