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政策服务 >> 政策法规
【字体: 】 阅读次数:8678
江苏省科协关于加强和改进 新时代科技人才工作的意见
2022-04-29

江苏省科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

科技人才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科技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委人才强省和中国科协加强和改进科技人才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省科协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

1.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新时代人才工作“八个坚持”重大原则,强化“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实现科技人才价值最大化作为科协组织时代使命,把准新时代科协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

2.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省市科协党组、省级学会党建工作小组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作用,完善领导机制,加强对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定期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完善省科协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请示报告制度、通报制度、督查制度,形成党组统一领导、机关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共抓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3.加强对科技人才的政治引领。建好用好科协党校,面向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定期开展“爱国·奋斗·奉献”精神教育培训、国情考察研修、调研座谈、学术交流、国际交流合作、科技志愿服务、高端科技智库等形式多样的联系服务活动,探索形成对科技工作者政治引领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推动省级学会和市县科协建立思想政治引领的工作品牌,筑牢没有围墙的价值引领高地,打牢党在科技界的执政根基。

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4.引导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深入开展“自立自强,创新争先”行动,激励和引导科技人才争做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实施“科学家精神传播计划”,深入基层、特别是大中小学开展宣讲,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继续支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剧目编排和巡演,拓展覆盖面,扩大影响力。持续开展“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积极推动采集资料的活化利用,注重时代化表达、数字化呈现。稳步推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建设,合力打造江苏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

5.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延伸拓展中国科协“三级工作体系”,推动设区市成立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地区宣讲教育工作,构建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贯通、全覆盖、立体化的宣讲教育工作格局。全面深化宣讲教育“五个一”工作机制,组建完善省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专家团队,开展巡回宣讲教育报告活动。推进示范课程建设和教材读本编印,构建完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长效机制完善科研诚信评价体系,实行学术造假和道德失范“一票否决制”,从严治理弄虚作假和学术不端行为,引领广大科技人才自觉涵养优良学风。开展科技伦理知识宣传普及,组织动员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科技伦理治理,推动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伦理制度,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6.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联动协同的科技人物宣传工作机制,定期会商、督察检查和总结评估。注重科学与艺术融合,丰富科学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打造一批科技人物宣传精品。加大对青年科技之星、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科技人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形式,丰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内容,让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在广大青少年中蔚然成风。

三、推动人才评价和项目评审改革

7.推动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分类建立完善涵盖品德、知识、能力、创新价值、业绩和贡献等要素,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坚持把品德放在人才评价的首位,细化对人才政治纪律、科学精神、职业道德、从业操守等评价考核标准。 

8.推动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在创新争先奖、青年科技奖、女科学家奖、托举工程等奖项和人才工作评审中,注意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作用。基础理论研究人才以原创价值、理论贡献、学术影响力为主,强化同行评价;工程技术研发人才以技术创新成果、关键技术突破为主,强化业内和第三方评价;应用创新人才以其创造的市场价值、成果转化收益为主,强化市场和用户评价。

9.推动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制度。充分发挥科技社团第三方作用,建设集中统一、标准规范、安全可靠、开放共享的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细化专家领域和研究方向,满足不同层次类别项目评审要求。建立完善评审专家诚信记录、动态调整、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格规范专家评审行为。推行视频评审、电话录音、评审结果反馈等措施,实现评审全过程的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四、服务现代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0.服务战略科学家作用发挥。建立党组直接联系服务制度。分级分类编制科技人才名录,为联系服务战略科学家提供参考。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重点领域,通过项目研究、研讨交流等,发现培养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战略科学家,做好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举荐工作。搭建科学家与省委省政府直接交流沟通平台,及时汇聚决策咨询建议。发挥院士之家作用,协助省委人才办做好战略科学家和在苏院士的日常联络服务工作。

11.服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发现培养在自然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重点培养和支持一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引导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企业出题、科协发榜、人才攻关”机制,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面向海内外遴选科技领军人才。鼓励支持高端人才到全国学会、国际学术组织任职,联系服务好在江苏的外国科技工作者。

12.服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全国创新争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等候选人的举荐工作,为科技人才成长成功搭建平台。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每年从35岁以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中遴选100名有学术优势与发展潜力的科研苗子,鼓励和支持其开展自主科研选题设计、参与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在有影响的科技组织任职等。打造江苏省青年科技奖品牌,推动获奖人员进入省人才培养计划,为参评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和创新创业创造条件,努力培育造就杰出青年科技英才。举办青年科学家沙龙、青年前沿科技论坛、青托学术沙龙等活动,为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搭建平台。

13.服务卓越工程师队伍建设。推动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全面调研省内港澳工程师、外国工程师就业情况,出台并落实面向港澳或海外专业人士在省内准入类专业领域执业相应试点政策,推动港澳或海外准入类专业技术人员在长三角区域执业落地。面向省内港澳或海外专业人士开展能力评价,实现非准入类专业领域互认有突破。发挥第三方作用,推动完善工程师职称评审认定机制,健全卓越工程师评价、培养、使用制度体系。加强与香港工程师学会等科技团体的交流合作,建立苏港澳专业领域的常态交流机制。

14.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联合高校开展高层次科普人才培养工作,储备培训师资,编撰培训教材,开展课程设计,完善考核认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传播规律、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科普人才。建立健全高层次科技人才兼职做科普、带头做科普的组织形式和有效机制。开展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将科普人才列入各级各类人才奖励和资助计划。探索新时代科技志愿服务的制度体系,完善科普人才培养的社会动员机制。

五、打造高能级的人才集聚平台

15.实施“科创江苏”行动。持续打造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地方产业需求,组建“专业科技服务团”和“区域科技服务团”,提供精准化科技服务。着力打造江苏科技论坛(青年科学家年会)、长三角科技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创新“会、展、赛(商)”融合的学术交流方式,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交流平台,满足各类人才对学术创新资源的需求。加强精品学术期刊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培育发展10-15家国内外学科领域影响较大的精品科技期刊。积极培育发展学会组织,鼓励围绕交叉学科、新兴业态及产业需求,组建成立新的学术组织。持续探索学会联合体(联盟)建设,推动大学科领域及全产业链学会集群发展,促进成员间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

16.建设“智汇江苏”平台。围绕党和国家战略布局,结合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跨学科、跨行业、跨区域战略决策咨询、科技治理对策以及科协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研究。以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为载体,建立一支20-30名院士及省内高端专家人才为支撑的核心研究团队。加强对学术年会、主题论坛、科学沙龙、调研课题等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广泛征集吸纳科技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办好《江苏省科技工作者建议》,打造《江苏省科技智库专报》工作品牌,不断提升科技智库影响力。

17.加强“科普江苏”建设。组织科普周、科普日、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群众性品牌活动。组织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科普摄影大赛等活动。推进优秀科普作品出版资助项目,助推科普科幻产业发展。持续开展“院士进校园”等品牌活动,推进校内外科学教育融合发展,播好“科学的种子”和“创新的基因”。推动省自然科学技术馆立项和建设,健全完善以综合性科技场馆为龙头,以专业科普场馆、网上科普馆、流动科技馆为骨干,以各类科普基地为支撑,以基层科普设施为补充的现代科技场馆体系。

18.深化“海智江苏”计划。强化国际化视野,放眼全球,为江苏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发挥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及其成员单位作用,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项目路演、创业大赛、考察交流等活动,为全省各地精准对接海外人才提供服务。加强海智(离岸)基地建设,发挥苏州、南京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示范效应,建设好省级离岸基地。搭建国际创新创业平台,联合地方政府持续开展太湖(马山)生命与健康论坛、国际科学家苏州峰会、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扬州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等,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助力地方发展。深化港澳台科技交流,健全完善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

六、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支撑服务

19.加强学会党建。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完善学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好学会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加强秘书处党支部建设,将党的领导与学会治理有机统一。持续落实科协领导联系学会和一线科技人才“四个一”常态化联系点制度。以党建促会建,提升服务科技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20.加强组织建设。扩大对科技人才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发挥学术专业、组织网络等独特优势,探索组织与业务和人才融合发展模式。持续加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技园区的科协组织建设,拓展联系服务企业人才渠道。加强省高校科协联合会秘书处建设,强化高校科协联合会组织功能,提升高校科协创新服务水平。

21.加强服务保障。参与建立12345“尚贤”人才服务热线,实时答复科技人才的咨询建议。整合各类人才库、专家库,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管理效益。加强阵地建设,建好用好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科协代表之家”和“智慧科协”网络平台,打造“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加强常态化联络服务,维护好科技工作者权益。加强科协机关和事业单位自身建设,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

22.加强考核评价。市县(区)科协、省级学会要将人才工作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定期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举措,做到人才工作与业务工作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并给予资金保障。落实学会年度人才工作任务分解机制、人才项目申报机制,推广实施定期通报、日常考核与年度评优相结合的评估考核制度。


作者:组人部
责任编辑: 组人部信息员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