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地方动态 >> 苏州
【字体: 】 阅读次数:1352
赛先生说苏州科学文化讲坛第14期“非凡十年 科技助推中国梦”举办
2022-09-26

9月24日,第十四期“赛先生说”科学文化讲坛在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举行。本次“赛先生说”以“非凡十年 科技助推中国梦”为主题,5位来自科技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了科技创新的璀璨故事。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程波,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严世清,为5位嘉宾颁发了苏州科普大使奖杯和证书。本期讲坛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科普事业中心联合主办,苏州市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苏州中心承办,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协办。活动在看苏州APP、苏周到APP、上海超星等平台同步直播。

Image 16.png

苏州市科协 摄

分享嘉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程七室副主任顾明剑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人类仰望星空,探究宇宙的秘密,推演未来的图景,几乎所有的文明都形成了依托星空的相关知识和文化。如今,我们离天空更近了!随着遥感、芯片、电子设备、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探索星空的形式和方法也越来越灵活。顾明剑为我们深度解析了遥感技术在航天领域的运用,以及目前的发展情况。

经过四十年发展,中国成功发射4颗风云一号、 8颗风云二号、5颗风云三号卫星,2颗风云四号。这些卫星组成了国内唯一横跨低轨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的天基遥感卫星应用系统,这也是目前我国国内唯一一个全天时业务运行的遥感应用系统。从追赶到超越,努力实现中国的气象强国梦!

分享嘉宾: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研究员葛永良

从文明起源之初,璀璨绚烂的星空就有着一种神秘而又强大的吸引力,而认识浩瀚的星空需要热情和求知欲。

1934开始调试使用60厘米反光望远镜,标志中国开始进入了现代天文学研究的时代;2008年落成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世界上口径最大、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巡天望远镜,它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使我国在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追星人”葛永良从一台台望远镜切入,讲述了我国望远镜发展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

分享嘉宾: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技术研发中心工程师金凤

数千年来,中国人对宇宙星辰就有着很浓烈的兴趣,从古代传说的嫦娥奔月,到如今数以百计的人造卫星进入太空,我们实现了从梦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这背后离不开航天人的努力。“我们在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地方,做着离太空最近的事。”金凤从亲历者的角度,给大家揭秘了航天人背后的漫漫科研路。

我国的暗物质卫星于2015年底发射入轨,现已安全工作5年多,产出很多重要科学成果,我国在暗物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探测暗物质,对数据传输要求很高,这就离不开金凤的研究领域——天线。然而在试验中,加天线罩、不加天线罩两种方案都没有通过振动试验。“最后,我们经过严密的力学仿真分析,发现在响应最强的转接面增加加强筋,有效地解决了振断的问题,我们成功了!”

分享嘉宾: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方

我国除了航天领域,对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很重视。纵观历史,向海则国兴,闭海则国弱。如今,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经过了几代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实现了几乎从零起步到跟跑、并跑,再到若干领域能够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一个国家要发展航母,必须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政治、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我国在10年间,拥有了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3艘航母。”王建方向大家介绍了中国航母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航母人胸怀祖国、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以及敢为人先、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分享嘉宾:全国卫生产业实验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谭淼

科技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忘初心,为祖国医学事业奋斗终生,为世界抗击新冠肺炎做着杰出贡献。

“疫情之下,核酸对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研发的1步法核酸检测试剂盒,只需1步核酸处理,减少样本处理操作到1次。”谭淼讲述了目前国际大环境下,创新科技企业在医学领域对外出口的艰辛历程以及积极助推公益科普的成效。

今天的“赛先生说”直播,同样有活跃的同学给现场嘉宾提出了各种问题。

砥砺奋进的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许多历史性成就。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广大科技工作者潜心攻关、勇毅前行,努力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以实际行动喜迎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科技强国战略指引下,苏州始终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强引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希望本次“赛先生说”苏州科学文化讲坛能让更多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未来继续以“科技梦”助推“中国梦”!接下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教育、经济、文化、艺术等各路大咖陆续汇聚苏州,进行跨界思潮碰撞,为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澎湃动力。

作者:苏州市科协
责任编辑: 方慧玲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