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调研宣传 >> 建言献策
【字体: 】 阅读次数:1457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2023-02-08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建议人:孙  斌  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刘甜甜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卢  晟  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科研助理

报送单位: 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

 

摘要:

本文围绕进一步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这一主题,分析了我省在重点实验室建设上组成结构与分布需要优化、运行机制需要完善、人员构成需要调整、开放合作需要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需要统筹等问题,提出加强基础和前沿领域布局、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优化管理运行机制、促进资源平台开放服务、探索多元资金投入、完善宏观政策引导等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重点实验室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对我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推进 “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实现江苏“十四五”和中长期创新发展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

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起步较早,在整体布局、科技攻关、集聚人才和服务经济方面成效显著。一是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截止2022年底,全省共有重点实验室183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41家,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国省份第一。基本形成较为全面的技术领域布局,涵盖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在主要领域分布数量相比于其他省市有明显优势。二是发挥了科技攻关领军作用。“十三五”期间,我省实验室主持和参与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接重大科研专项数量显著增长,获国家级奖励100多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1000多项。在生命健康、计算应用、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包括抑郁症发病机理、面向多义性对象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在内的一批基础性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三是集聚了一批高端科技人才。重点实验室集聚两院院士64人,占江苏省院士总数的55%以上。形成了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影响力的科研领军人才和研究团队。四是有力支撑了产业创新。近年来,我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数量、金额和获授权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大幅增长。一批科研项目攻克了行业“卡脖子”技术,有效支撑了产业升级。

二、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组成结构与分布需要优化。一是地域分布严重不均,苏南重点实验室数量远多于苏北。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四个城市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占了全省国家重点实验室总数的91%。二是高水平实验室比例较低。仅有一家国家实验室,两家省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省实验室数量相比先进省市有一定差距。三是学科领域布局有待优化。部分领域布局过细,有些跟不上学科发展前沿,一些新兴学科领域布局尚为空白。

2.运行机制需要完善。一是“重立项、轻运营管理”的现象仍然存在,重点实验室建设单位的关注重点还是放在申报环节,对管理运营环节重视不足。二是高校实验室多依托于学校院系建设,人、财、物以及管理制度受依托单位制约,不利于实验室的独立自主发展。三是在人才、经费等方面政策指导和相关制度管理还不到位,造成一些单位引进的人才闲置,资源作用发挥不大。

3.人员构成需要调整。一是实验室流动人员比例过低。部分实验室流动人员岗位比例呈减少趋势,影响实验室“流动开放”,不利于强化科研人员竞争意识、促进新思想交流和增强创新活力。二是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从实验室人员结构来看,专业管理人员配备数量总体较少,不少是科研人员兼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运行效率。三是企业重点实验室缺乏基础研究人才,难以支撑产业关键技术重大基础研究问题的攻关。

4.开放合作需要加强。一是开放课题效率不高。开放课题设置科学指导不足,资助青年学者较少,开放课题经费无法外拨等问题影响外部申报单位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学术和资源开放不够。实验室都是相应学科领域重要研究单位,具有相关领域内优势的研究人员、仪器设备和研究资源,由于开放服务的政策引导和制度要求不配套,实验室对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能适应开放服务的建设要求。

5.科研经费管理需要统筹。一是经费渠道来源单一,支持力度不足。经费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来自依托单位的配套经费较少,实验室自身引入经费也非常有限。二是缺少专门部门和相应制度对经费进行统一管理。导致项目经费难以有效管理,且较易受到依托单位自身规定的过多牵制。

三、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和前沿领域布局。一是加强基础科学重点领域的布局。对物理、化学、工程、材料、生命科学以及地球与环境科学等学科具有战略前景的重点领域,如量子科学、物态调控、脑科学、蛋白质机器等细分领域进行相应的方向规划与布局。二是加强产业发展前沿领域布局。加快对合成生物、复合材料、智能无人驾驶和超大型海工配套关键装备等领域的布局。对于非前沿学科领域、非重点产业领域数量过多的实验室进行适当的裁撤或方向调整,使得资源更多集中在战略重点和前沿发展领域。三是加强对交叉科学领域的布局。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建立适应中国高校科研机构发展特点、符合研发机构发展规律、有利于跨学科交叉发展的组织架构和制度环境,促进领域、区域均衡发展。

2. 提升实验室建设水平。一是加快建设苏州实验室。集中国家和省市力量,加大投入建设力度,开展世界材料科学技术前沿探索与跟踪,为国家和区域材料科学与产业创新提供重要基础研究支撑。二是加强省实验室建设,以培育国家实验室为目标建设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两家省实验室,加大对省实验室的新增布局与支持力度。三是加强前瞻引导,立足特色领域,以加快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目标,对省内重点实验室数量较多的生物与新医药、资源与环境等领域省重点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

3. 优化管理运行机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促进省内高校重点实验室从依托于学院、学校的“实验室与院系一体化”、“跨学院平台型模式”,转变为“直属二级单位”管理模式,增强实验室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二是优化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强化省内实验室的固定研究人员考核机制,建立流动人才留存促进制度,将行政与技术管理人员纳入依托单位人事体系,制定专门的聘任、晋升、奖励等相关人事制度,并定期组织培训,增强其服务能力。三是规范经费管理制度,注重使用效率。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重点实验室的经费运行,完善落实内部监督机制及控制程序,提升实验室经费使用的规范程度和效率水平。四是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促进仪器共享。规范仪器开放共享运行机制,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仪器设备使用功能开发和升级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在提高仪器使用效率的同时,带动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科研创新不断找寻新的平台和机遇。

4.促进资源平台开放服务。一是强化现有的资源共享平台功能。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进一步充实重点实验室等供给方所拥有的科技资源,包括仪器、种质等客观实体资源,以及研究方向、核心技术等智力资源,强化资源供需双方实际对接。二是加强现有平台的推广宣传工作,增加平台知名度,加大科技成果提供方的智力资源展示,增加成果转化的可能性。三是推进开放服务。以开放课题合作为抓手,探索招标课题等新的合作形式。加强实验室开放基金管理,突出投入重点,创新支持方式,理顺经费渠道,注重绩效考评。

5.探索多元资金投入。一是给予稳定经费支持。建立联动出资机制,对省实验室和新建重点实验室,实行省市和依托单位共同出资方式。对绩效评估为优秀的实验室,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二是鼓励“合同科研”收入。实验室将财政经费的一部分用于开展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其余的经费分配与研究机构的“合同科研”收入挂钩,鼓励研究机构加快技术与市场对接的步伐,加快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的融合。

6.完善宏观政策引导。一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估。完善评估指标,加大成果转化的指标权重,增加开放合作相关指标,逐步建立同行评议制度,加大评估与支持挂钩的力度。二是鼓励开展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方式改革,加快落实对职务发明再奖励政策,进一步提升专利发明人共享专利成果转化带来的经济收益,激发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内生动力。三是加强对实验室内部运行的指导,研究制定实验室管理运行指南,包括对部门设置、财务制度、开放岗位管理以及和依托单位关系准则等规范要求,使实验室既符合依托单位规范,也能够符合自身建设发展目标要求。


作者:侯飞
责任编辑: 调宣部管理员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