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地方动态 >> 扬州
【字体: 】 阅读次数:398
扬州市企业英才再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
2024-04-01

筑路架桥,周行八方,离不开一代代造桥人的薪火相传,3月26日,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印发《2023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获奖通知》,中铁宝桥(扬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志刚荣获2023年度“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

刘志刚,奋斗在桥梁钢结构技术研发一线已超过20年,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中铁宝桥扬州公司总工程师、科协主席、正高级工程师、中铁工业专家。同时,他还是江苏省科协十大代表、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桥梁隧道专业委员、江苏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扬州市科协系统优秀科技工作者、扬州市广陵英才、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中国建筑金属协会钢结构专家。

 “那会还是学生的时候,在我们学校图书馆读过茅以升前辈‘挥泪炸桥 立志复桥’的故事,从那时起茅以升前辈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影响我选择桥梁行业工作的重要原因,大学期间目标也比较明确,所以2002年一毕业就直接加入宝桥了,在我干了桥梁工作以后,才知道其实干过的桥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成长、壮大,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刘志刚这样说道。

逐梦二十载,终筑心中“桥”。他主持完成了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北京新首钢大桥、成贵铁路金沙江大桥、大岳高速洞庭湖大桥、赤壁长江公路大桥、瓯江北口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等多个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技术工作。

“遇到技术难题,要钻进去、要经受住考验,只要肯做没有不成的。”在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项目建设期间,面对钢板材质新、厚度大、焊接易变形、钢板矫正调平难等技术难题,刘志刚带领项目组成员进行多次实验,最终采用冷热矫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技术难题,为中国桥梁领域新材料应用注入了宝桥智慧。

此外,他还牵头研发攻克了钢结构桥梁钢塔、钢桁梁、钢箱梁及叠合梁、钢箱拱等几个主要产品结构的多项制造技术难题。负责扬州公司信息化及智能制造技术研发工作,在钢结构新型结构制造技术研发、新设备、新技术引进、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参编行业及地方标准8项,获得专利50余件,省部级及以上科学技术奖16项,曾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中国钢结构协会杰出人才奖”等荣誉。

“做好一脉传承是每位造桥人都应该做的,接力棒要永远地传下去。”刘志刚深知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指导技术人员,培养的多名年轻技术人员已成长为公司技术骨干、工程师、科技专家,为扬州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是由国家奖励办批准面向国内外华人的科技奖励项目。两年一届,每届不超过5名,设奖三十二年以来,共评出39位(不含此次获奖人数)获奖者。获奖者均为国内桥梁建设界的领军人物,主持、参与了我国多座大桥特大工程的建设,在解决工程重大技术难题、新技术推广、桥梁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扬州市广陵区科协
责任编辑: 方慧玲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协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