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组织人才 调研宣传 学会学术 科学普及 对外交流 党的建设 信息公开 政务信息平台 江苏科技报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别关注
【字体: 】 阅读次数:1142
江苏省科协坚持“四加强四推动”举措提升全国科普日活动质效
2024-10-21

江苏省科协认真落实中国科协等21部门《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要求,着眼科普能力建设,科学筹划,深入动员,多措并举,在全域协同联动、科普人力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科普资源集聚等方面聚力推进,有力提升了全国科普日活动的质量效益。

一、加强全域协同联动,推动科学普及活动形成新热潮

注重一体统筹、联动推进,下好全省“一盘棋”,做到横向上覆盖到边,纵向上贯通到底,有力推动活动全域开展。一是加强动员部署,形成统一行动。会同联办单位及时下发通知,就全国科普日活动作出系统安排,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先后召开联办单位工作推进会、设区市科协工作推进视频会,就需开展的重点工作进行深入动员部署,推动形成“1+13+95+N”的统一行动方式,“1”即省主场活动;“13”即13个设区市主场活动;“95”即95个县(市、区)主场活动;“N”即各级学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界别开展的联合行动。二是注重协同联动,全域科普潮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省政协副主席马余强等领导和诸多院士专家出席省主场活动,展现科普工作成效的《江苏科普礼赞》、充满家国情怀的《科学家寄语》和汇聚各类科普成果的“2024年江苏省科普成果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活动期间,全省各地围绕新质生产力、科学教育、数字素养、应急科普、食品安全等内容,积极开展学会科普、高校科普、企业科普、园区科普和科普阵地联合行动等10余个联合行动和专项行动,全省共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超1.53万场次,持续掀起科普活动热潮。三是积极响应要求,突出三大行动。与全国联动开展的“千馆展览探未来”“万场报告话前沿”“千万IP创科普”3项重点活动,得到高度重视。省主场活动上,“载人深潜英雄”“改革先锋”叶聪作了《将深潜进行到底》的科普报告,分享了自己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在海上试验的难忘经历和科研心得,诠释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充分发挥系统内门户网站、公众号等政务新媒体“窗口”作用,将近年来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中的获奖作品积极展播,《解锁长寿土壤中的“硒”密码》等网络科普作品获网友大量点赞、转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千万IP创科普”纳入学校科普行动计划,在抖音账号上传《烟雨江南变奏曲——梅雨“新常态”》、《气象大家 薪火传承》等88件科普讲解视频作品;全国科普日期间,各联办单位和科协组织动员所属各地科普场馆、基地等科普主体和科技工作者,纷纷打造系列精品展览、前沿报告,强化优质科普产品供给。共举办展览活动1432场,举办前沿报告会802场,系列联合行动4644场,其他科普活动8375场。有力推动科普向服务科技强国建设聚力。

二、加强典型引领激励,推动科普人才建设展示新面貌

充分发挥江苏科教发达、人才辈出的优势,精心遴选典型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壮大科普人才队伍。一是突出科学家精神引领。邀请三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泽山、钱七虎、李德仁三位院士,雷达专家贲德院士,“载人深潜英雄”、“改革先锋”叶聪录制《科学家寄语》,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带头参与科学普及。常州市举办“弘扬科学家精神”大讲堂,艺术展现华罗庚、吴阶平、沈国荣等科学家的生动事迹,宣传他们矢志报国、敢为人先、甘当人梯的精神;组织“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参与者徐向明等科技人物,用自己投身科技事业的深切体会,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奋斗不息、逆境拼搏、勇攀高峰,为推进科技进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二是开展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认定。为推进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向科普服务能力转化,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省科协鼓励各行各业的优秀科技人才参与科普工作,打造科普领域具有一流水平的专家队伍。活动期间,通过评审,组织认定10个2024年江苏省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队,聘任10人为2024年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69人为省科技传播专家。三是组织优秀科普人才评聘。在各设区市主场活动上,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人才建设成为靓丽的风景。常州市为科普大使代表颁发聘书,无锡市为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科普演讲专家分别颁发荣誉证书和聘书,泰州市为“蒲公英”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作品获奖者颁发证书、为科技传播达人颁发聘书,宿迁市为市优秀科普作品代表、科普专家服务团专家代表颁发证书、聘书。通过系列评聘活动,有力推进了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三、加强前沿科技科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呈现新气象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于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的指示要求,全国科普日期间,全省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举办新质生产力科普讲座。连云港市邀请南京大学郭延文教授详细介绍了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背景、特征以及典型场景,着重普及了最近几年热点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和AIGC技术等专业知识。南京市主场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刘加平作了《强化创新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普报告,南京市所属市、区科协联动,先后邀请了8位两院院士,围绕智能雷达新材料新技术、火箭发展与航天技术、人工智能及芯片发展等主题做了科普报告。苏州通过知名科普品牌“赛先生说”科学讲坛,安排4位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等科技前沿,为苏州市民上了一堂特殊的科学课。二是发布新质生产力科普活动。盐城市发布了新质生产力科普研学路线,通威太阳能科技盐城基地探索绿色能源——阳光如何转变为电能、悦达起亚公司逐梦科技智引未来——悦达起亚汽车智造、京师创新学院追逐科技之光争做强国少年——机器人研学之旅。无锡市围绕特色产业谋篇,串联各市县区科研院所、新质生产力企业和重大项目,打造“一区(县)一产业一特色”科普活动,围绕8个区域板块特色产业,特色科普品牌“科学零距离”规划了“科普TALK” “科普WALK” “科普SHOW”三大活动,让广大市民身临其境了解体验无锡新质生产力发展。三是展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省主场活动安排在江苏产业创新发展馆,让观众“零距离”接触最新产业科研创新成果。在无锡,亿航智能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亮相”、青少年无人机障碍赛开赛。在南通,为省院士专家产业创新中心和企业创新中心授牌。在南京,发布科普游“探访新质生产力”科普研学线路,观众参观了南京现代交通实验室现代桥隧科技馆、中航金城无人机展馆等,感受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四、加强科普成果集聚,推动科普资源建设实现新突破

注重用科普成果展现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注重遴选发布了一批优秀科普成果。一是评选认定优秀科普成果。省科协实施“科普江苏”创作出版扶持项目,通过评审资助20本优秀科普图书。与省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2024年度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省科普摄影大赛,涵盖科普图书、短篇科普作品、科普影视动画、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人工智能生成艺术、科普摄影等门类。坚持突出示范性、创新性、群众性,汇聚全省优质科普资源,集中发布了266件年度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生动展现了江苏科普事业发展的成果。二是发布一批科普研学线路。南京科普“电子地图”正式上线,电子地图汇聚了全市262家科普教育基地的丰富资源,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知道附近科普教育基地,还能直接导航前往打卡参观。《畅游南京科普基地》手绘地图也同步发放。常州市发布“我们爱科学”——常州市VR实景数字科普地图,全方位、立体式、数字化展现全市科普教育基地布局。镇江市发布首批十条“梦溪科普•旅游研学路线”。三是揭牌一批科普场馆基地。盐城市为中国科技馆基金会项目——京师实验学校机器人主题科技馆揭牌,连云港市首家石化专业科普馆——连云港石化科技馆揭牌开馆,南京现代科普场馆联盟牵头组建南京都市圈科普场馆联盟,在活动现场,扬州、芜湖、淮安、马鞍山等城市的代表,进行了南京都市圈科普场馆联盟签约,打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都市圈科普场馆联盟平台,有力地推进了科普资源集聚,让更多的科普成果展现科技魅力,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作者:科学技术普及部
责任编辑: 沈禁
二维码
 
版权所有: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电话:025 83625555
网站维护: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 联系电话:025 83313187
苏ICP备05080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