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学一线,牢记教育初心,将继承传统与专业创新融入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是教学创新的“实践者”;
扎根科研一线,坚持“想国家所想、急国家所急、应国家所需”,努力攻克科研难题,是高端纺织领域的“先行者”;
牢记育人初心,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为国家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航员”。
他就是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校团委副书记葛明政。

2018年一进校工作,葛明政就被认定评审为教授,跨越了任职年限的“门槛”。尽管“葛教授”很年轻,但他的科研成果一点都不单薄。目前,已在Chem. Soc. Rev.,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论文引用次数超过9200次,H-index为43,ESI高引用论文14篇。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等近10项。入选江苏省第七期“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23年“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2023和2024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第四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葛明政可以称得上是纺织行业领域内的“小牛”,然而,在他心目中:科研做的再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在课堂上,葛明政始终坚持课程育人,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虚拟仿真、创新实践和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其对科研的兴趣。此外,指导本科生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赛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在科研上,葛明政实事求是,坚持创新,努力攻克国家卡脖子技术。每个寒暑假,他只休息半个月,从早上到深夜,几乎都能在实验室看到他的身影。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上,葛明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针对不同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学习和科研需要,量体裁衣,制定了相应的培养计划。每周日晚上,他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组会汇报,一起探讨实验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目前,正培养研究生6名(包含一名外国留学生),已毕业研究生5名,其中2名分别在澳门大学和日本信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此外,葛明政积极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由于无氟超疏水涂层存在成本高、耐机械和化学损伤能力差等缺点,通过在织物表面涂覆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实现超疏水浸润性,该超疏水涂层表现出优异的机械-化学稳定性,且成本低廉。目前,已与南通迈步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惠太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有望商业化生产。此外,葛明政开发了一系列高端硅基负极产品及其固态电池,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制备了纤维/织物基柔性锌离子水系电池,提高了电池安全性,能够为可穿戴设备持续供电,相关知识产权正在积极的开展成果转化和中试开发。
葛明政始终秉承南通大学“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的校训精神,先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本、硕毕业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他说:“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培养出更多的‘工匠型’纺织专业人才,助推我国高端纺织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