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八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南京召开,协会的常务理事、各分支机构负责人以及监事会成员约40人齐聚一堂,围绕资源整合、品牌建设、科普创作、科普宣传等多方面议题,积极探讨,共同擘画协会发展新蓝图。会议由副理事长傅梅主持。

省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樊明对协会2024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梳理。他表示,2024年协会发布了《江苏科普创作发展报告》,对近5年江苏省优秀科普作品进行全面剖析,清晰呈现全省科普创作现状,同时结合国内图书榜单,精准展望科普创作趋势。
在品牌活动方面,协会积极作为,主办或参与了众多公益科普与研学活动。如联合多单位开展的中小学生研学活动;启动“发现身边的自然——青少年野生动植物公益调查活动”,并配套编写科普图书;组织科普作家深入基层,开展 50 余场科普讲座和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光明与智慧 —— 托马斯・爱迪生的创新之旅”科普展等。在科普出版方面成果同样突出,《极美钟山》斩获多项大奖,《湖泊中国》等重点图书即将发行,完成“江苏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计划”丛书编辑工作,并启动《何以江南》编写。协会还承接政府职能,承办省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等活动,并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
对于2025年,协会也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规划,如深化科普图书出版推广,加强与出版社合作,举办推广活动;通过讲座、分享会、训练营等多元方式培育科普创作人才,壮大人才队伍;深入基层推进科学阅读,持续开展科普作家基层行活动;严谨组织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搭建平台承办长三角科普创作高峰论坛;多方联动开展多主题科普活动,涵盖安全应急、老年科普、绿色发展等;发挥平台作用,完善奖励机制,促进科普创作繁荣。
协会目前已有个人会员900多名,单位会员58家。为激励广大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副理事长金雷还详细介绍了科学技术奖励奖金分配方案。各理事成员对设立科普创作与出版专委会的可行性展开探讨。副理事长袁楠表示,成立科普创作与出版专委会不仅能整合江苏高校、科研院所、出版机构等丰富资源,还将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推动科普创作与出版工作迈向新台阶。
理事长徐海强调,在当今科普事业蓬勃发展之际,协会要加强科普创作和传播,引进院士资源进入协会无疑是一项极具前瞻性与战略意义的举措。未来,协会还要加强科普创作重点选题开发,紧跟前沿科技,挖掘新颖有趣的科普素材,创作深入浅出的科普作品。在科普宣传方面,除了常见的科普文章、书籍,更要积极探索短视频、有声读物等新型创作形式,以此不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