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专栏首页 学用新思想 学习要求 我为群众办实事 众心向党·自立自强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2021-06-22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以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为标志的。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际上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前就已启动。1951年9月,党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强调互助合作运动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采取稳步前进的方针,必须贯彻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3年12月,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互助组。1953年9月以后,进入以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的阶段。由于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出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1953年10月起,中共中央决定对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1955年7月后,农业合作化形成高潮。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途径实现的。在1953年底以前,着重发展以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和中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从1954年起,开始转入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由于公私合营后企业生产迅速发展,私股分得的红利大都比私营时期的利润多,促使更多的资本家要求公私合营。1954年底,国务院决定采取“统筹兼顾、归口安排、按行业改造”的方针,以解决公私之间的矛盾;按行业采取以大带小、以先进带落后的办法实行合营,加快了改造私营工业的步伐。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也基本完成。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般都经过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因地制宜,按照不同手工业者容易接受的形式,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国家坚持贯彻自愿互利原则,力求把合作社办得对生产者、国家和消费者三方面都有利。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创造了一系列适合中国特点的由初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使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和私营工商业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改变旧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创造了不由国家付出大批赎金,而是在相当一段时期让资本家继续从企业分得一部分红利和股息的“赎买”办法,不仅有利于资本家接受改造,而且能继续发挥私营工商业在扩大生产、搞活流通、维持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党争取到大多数民族资本家对社会主义改造起了有益的配合作用,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独创性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伴随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农业、手工业个体所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加上几年来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开展,国营经济有了巨大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体地位。这标志着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至此,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经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了。在党的带领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